标王 热搜: 手工活  来料加工  外包加工  外发加工  加工  外包    电子  服装加工  手工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外包加工 » 正文

东莞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外包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型模式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1-11-03  浏览次数:333
核心提示:1978年,东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县。也是在1978年,广东第一家农村三来一补企业落户虎门,东莞逐步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。改革开


1978年,东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县。也是在1978年,广东第一家农村“三来一补”企业落户虎门,东莞逐步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。

改革开放后东莞第一次转型,从农业县转向工业市,让世界制造业工厂崛起在珠江之滨、南海之畔。

弹指一挥间,三十年过去,东莞再次走到了发展的岔路口。

是在现有道路上亦步亦趋,眼见标兵远去追兵已近?还是忍住阵痛,推动转型升级?

早在五年前,东莞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。

今年,省委书记汪洋对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: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任务十分艰巨,工作十分努力,效果十分明显。三个“十分”是对东莞五年前抉择的肯定,也是对五年来转型升级工作的赞许。

今年12月,中共东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将召开。东莞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近日来召开的党代会报告座谈会上说,未来五年,东莞发展的重点依然是转型升级,要在转型升级基础上实现高水平崛起。

对转型从怀疑走向共识

2007年,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主题是《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,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》。这是“双转型”第一次作为发展战略写入到城市发展的历史中。

此时的东莞经济依旧高歌猛进,形势大好。但荣耀后却潜伏着“双边缘化”的困境。东莞所引进的产业以低技术含量、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为主,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。本土产业成长空间受挤压,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落后,在国内生产体系中也处于边缘位置。刘志庚认为,困境提供了一个产业升级转型、发展模式创新的关键拐点,也是一个实现经济转型、社会转轨、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。

对于产业转型升级,许多人并不理解。有的同志觉得,东莞1200万人口不算多,2000万人更好。有一些企业是东莞过去费了不少力气才引进来的,现在因为能耗、环保等原因淘汰,一些同志心理上不能接受:“日子过得好好的,为什么要转型?”学界也出现东莞将“产业空心化”的观点。

2008年3月,省委书记汪洋来莞考察时,说出了一段至今仍让东莞干部群众记忆犹新的话:“如果东莞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,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。”

省委书记的话既是对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,也是鼓励。

2008年5月,东莞召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动员大会,正式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。东莞制定出台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1个总体意见和26项配套政策。

当东莞被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时,转型升级已不仅仅是东莞发展的内在要求,也是为广东为全国探路。

就在东莞转型升级驶上快车道时,金融危机波及东莞。

转还是不转?

东莞的回答是:“经济发展面临的危机正是集中调整转型的契机,加快转型发展是东莞应对外部危机、赢得更大发展的根本出路。”

金融危机中,一批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倒下,一批通过自主创新成为资本、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。这给东莞广大干部群众上了生动一课:慢转不如快转,迟转不如早转。

危机,既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,又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。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度从最初的抵触、议论、怀疑、观望,转变为积极配合、主动推进。

转型中探索“东莞路径”

“调整产业结构不是把外商赶走,而是想获得双赢。不是政府用行政手段逼企业违心调整,而是遵循经济规律,采取经济手段、法律手段和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引导。”这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
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东莞尤其注意发挥政策引导作用,同时按经济规律办事,推动企业从被动倒逼转型向自觉自发转型转变。

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。

东莞率先在国内引进港台企业辅导机构,率先在全省推行“内销集中申报”,率先在全国建立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的“无障碍通道”,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经营模式、优化企业形态、增加科技含量、提升产品层次、创立自主品牌、拓展国内市场。

东莞不忘自己在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先行先试的重任,先后组织近30批次材料向中央部委反映企业转型的实际问题,特别是设备征税问题,促成了国家有关政策出台,降低企业转型成本30亿元。东莞在全省率先探索出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型模式,使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明显加快。在政策和制度上,东莞实实在在地突破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深层次的政策瓶颈,构建了新的政策框架体系。

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在外资企业中得到集中体现。

“十一五”期间,东莞实际吸收外资总额、外资工业总产值、外资企业税收、外贸出口总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相比“十五”期间均实现翻番。

更令人欣喜的是外资企业质量结构的变化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东莞外资企业新增研发中心(机构)424家,新增外资企业地区总部3个,新增海内外注册品牌1291个。全市出口300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“设计+生产”的运作模式,ODM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的比例超过60%。

2010年,全市加工贸易企业拥有3042个自主品牌。今年以来这一数字又增加了557个。1-8月,全市高技术产品出口173.5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5%,占全市出口比重的34.7%。

为调动基层和企业转型积极性,东莞还建立了“市镇主导开发、市镇村三级分利”的统筹发展模式,实施重大项目奖励、纳税返还等制度,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和各个企业动脑筋,想办法共同推进转型。

在大朗镇,政府对企业购买电脑织机等先进设备实行定额补贴,毛织企业采用先进设备后效率提高了三四倍,节省用工85%。

在厚街镇,寮厦社区迁出耗能高、污染大、效益低的老企业,将旧厂房改造成东莞最大鞋机、鞋材、皮料专业市场,转移劳动力4000多人,经济效益提升2成以上。

在南城街道,当地利用旧厂房打造高盛科技园,园区年产值从3000万元升至13亿元,纳税从210万元升至9000万元,物业租金从每平方米8元提升到20-35元。

在凤岗镇,镇一级率先向企业让利,平衡村级和转型企业利益,大大提高了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。

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缤纷多彩,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结构调整模式和路径。

三十年前,东莞贡献了城市化工业发展的“东莞模式”。

三十年后,东莞又探索出了产业转型的“东莞路径”。

转型列车将再提速

今天,东莞转型升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。东莞基本形成二、三产业协调推进的良好态势,物流、金融、信息服务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,电子信息、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。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0.3:51.5:48.2,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6年提高6.9个百分点。2010年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9亿元,占工业增加值的27%;聚集各类科技创新型企业超过3000家,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6家;专利申请量、授权量跃居全省第二位;散裂中子源项目完成各项筹建任务。东莞累计推动28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成功转型,2010年内源型经济占生产总值的62%,主营业务超百亿企业由民营企业率先实现零的突破。

产业升级转型也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2010年,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50元,比2006年增长43.6%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486元,比2006增长43.1%,四年年均增长分别为9.5%和9.4%,实现同步增长。

但是,东莞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。

在近期关于东莞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,大多数与会代表认可一个提法:东莞未来五年要“加速转型升级,建设幸福东莞,为实现高水平崛起而努力奋斗!”

“加快转型升级、建设幸福东莞”是东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确定的“十二五”时期的工作主线和核心任务。“实现高水平崛起”则是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对东莞的寄语。

五年前的党代会,东莞第一次提出经济社会“双转型”,那时候提的是“推进”。而新一次党代会将把“加速”转型升级作为重点。两个字的变化,反映出东莞对转型升级认识的不断深化,更凸显出对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,转型升级的列车将再次提速。

刘志庚说,东莞要回答好两个问题:什么是高水平崛起?怎么样才能实现高水平崛起?他认为,高水平崛起的前两条就是经济发展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、速度与结构的关系,产业结构要进一步优化。“党代会报告的亮点应当是实现高水平崛起,而重点依然在转型升级。”

五年之后,东莞的产业结构将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,领跑三十年的雄鹰将在更高的海拔上振翅翱翔!


 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 
网站首页 | 微信 | 注册会员 | 最新外包加工活 | 法律声明 | 会员操作指南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RSS订阅